怎么推算入梅,出梅
怎么推算入梅,出梅
入梅和出梅,也称入霉和出霉。
我国西到秦巴山区和贵州高原,南到南岭,北到淮河以北,每年春末夏初,常有阴雨天气,衣物容易发霉,长江中下游地区,尤为明显。这时,正是梅子黄熟的时候,习惯上,便称这个时期的雨为“黄梅雨”,简称“梅雨”。
“入梅”,是指梅雨季节的开始,“出梅”,是指梅雨季节的结束。梅季的确定,是根据我国习惯,用“干支纪日”推算的。入梅,在“芒种”起,排名较好个“丙”日,用的是干支纪日的天干;出梅,是在“小暑”起排名较好个“未”日,用的是干支纪日的地支。 所以,要计算入梅和出梅的日期,首先要找出芒种和小暑的纪日干支,才能够推测出来。
如推测今年的入梅和出梅日期。今年的芒种,是2013年6月5号,农历四月廿七日,壬寅日,从这日子起,排名较好个“丙”日,是6月9号,农历五月初二日,丙午日,这就是今年入梅的日期;小暑,是7月7号,农历五月三十日,甲戌日,其后排名较好个“未”日是7月16号,农历六月初九日,癸未日,这是出梅的日期。
用以上方法,可以推测出明年的入梅和出梅日期。入梅是2014年6月14号,农历五月十七日,丙辰日;出梅是在7月11号,农历六月十五日,癸未日。
怎么推算入梅,出梅
一位朋友问我这几天是否入梅了?我说气象意义的入梅是有特定的指标。传统的入梅和出梅与天干和地支有关。主要依据如下我国传统方法上,入梅和出梅的确定是根据节气结合干支来推算的。按照历法规定,芒种后逢排名较好个丙日为入梅,小暑后逢排名较好个未日为出梅。如果芒种当天的天干为丙,则将该日定为入梅,小暑当日地支为未,则将该日定为出梅。举例说明,1993年7月7日小暑,小暑后7月13日逢未,因而1993 年的出梅日期为7月13日。2001年7月7日小暑,当日和小暑后的7月19日地支为未,根据历法规定,2001年的出梅日期应是7月7日,而不是7月19日。从已知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很简单:年份数减3,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,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。
怎么推算入梅,出梅
出梅又称为“断梅”,指:梅雨结束的日期。中国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-12日结束。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,如1954年到8月2日才出梅,梅雨期持续达63天。梅雨结束后,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。入梅亦称“入霉”、“进梅”。指初入梅雨期的日子。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。进入梅雨期。各地气候时节不同,入梅期也各不同。不能凭日历上的入梅、出梅来指导生产和生活,而要听取气象台发表的梅雨预报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ongyuan456.com/shzs/17471804682728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