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
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
李白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
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,地不语而百物生。白人焉,非天地,安得不言而知乎?敢剖心析肝2,论举身之事3,便当谈笑,以明其心。面粗陈其大纲,一快愤懑4,惟君侯察焉5。
白本家金陵6,世为右姓7。遭沮渠蒙逊难8,奔流感秦9。因官寓家,少长江汉10。五岁诵六甲11,十岁观百家12。轩辕以来13,颇得闻矣。常横经籍书14,制作不倦15,迄于今三十春矣16,以为士先则桑弧蓬矢17,射乎四方,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。乃仗剑去国18,辞亲远游。南穷苍梧19,东涉溟海20。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21,云楚有七泽,遂来观焉。而许相公家见招22,妻以孙女,便憩迹于此23,至移三霜焉24。
曩昔东游维扬25,不逾一年,散金三十余万,有落魄公子26,悉皆济之。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。
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,指南死于洞庭之上,白禫服恸哭27,若丧天伦。炎月伏尸,泣尽而继之以血。行路闻者28,悉皆伤心。猛虎前临,坚守不动。遂权殡于湖侧29,便之金陵。数年来观,筋肉尚在。白雪泣持刃30,躬身洗削。裹骨徒步,负之而趋31。寝兴携持32,无辍身手,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33。故乡路遥,魂魄无主,礼以迁窆34,式昭朋情35。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。
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36, 白巢居数年37,不迹城市。养奇禽千计,呼皆就掌取食, 了无惊猜38。广汉太守闻而异之39,诣庐亲睹40,因举二人以有道41,并不起。此则白养高志机42,不屈之迹也。
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43,白于路中投刺44,待以布衣之礼。因谓群寮曰45:此子天才英丽,下笔不休,虽风力未成46,且见专车之骨47。若广之以学,可以相如比肩也。”四海明识48,具知此谈。
前此郡督马公49,朝野豪彦50,一见尽礼,许为奇才。因谓长史李京之曰51:“诸人之文,犹山无烟霞,春无草树。李白之文,清雄奔放52,名章俊语,络绎间起,光明洞彻53,句句动人。”此则故交元丹54,亲接斯议。
若苏、马二公,愚人也,复何足陈;倘贤贤也55,白有可尚。夫唐虞之际,于斯为盛,有妇人焉,九人而已。是知才难不可多得56。白,野人也57,颇工于文,惟君侯顾之58,无按剑也59。伏惟君侯贵而且贤60,鹰扬虎视61,齿若编贝62,肤如凝脂63,昭昭乎若玉山上行64。朗然映人也65。而高义重诺66,名飞天京67,四方诸侯,闻风暗许68。倚剑慷慨,气干虹霓69。月费千金,日宴群客,出跃骏马,入罗红颜70,所在之处,宾朋成市。故时人歌曰:“宾朋何喧喧,日夜裴公门。愿得裴公之一言,不须驱马埒华轩71。”白不知君侯何以此声于天壤之间, 岂不由重诺好贤72,谦以得也!而晚节改操73,栖情翰村74,天材超然,度越作者75。屈佐郧国76,时惟清哉!棱威雄雄77,下慑群物。78。
白窃慕高义79,已经十年。云山间之,造谒无路80。今也运会,得趋末尘81,承颜接辞82,八九度矣。常欲一雪心迹83,崎岖未便。何图谤言忽生84,众口攒毁85,将恐投杼下客86,震于严威。然自明无辜,何忧悔吝87!孔子曰:“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。”过此三者,鬼神不害。若使事得其实,罪当其身,则将浴兰沐芳,自屏于烹鲜之地88,惟君侯死生89。不然,投山窜海,转死沟壑。岂能明目张胆,旗书自陈耶!
昔王东海问犯夜者曰90:“何所从来?”答曰:“从师受学,不觉日晚。”王曰:“吾岂可鞭挞宁越91,以立威名。”想君侯通人92,必不尔也93。
愿君侯惠以大遇94,洞开心颜,终乎前恩95,再辱英盼96。白必能使精诚动天97,长虹贯日98,直度易水99,不以为寒。若赫然作威,加以大怒,不许门下100,逐之长途,白即膝行于前,再拜而去,西入秦海101,一观国风102,永辞君侯,黄鹄举矣。何王公大人之门,不可以弹长剑乎103?
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
原文:
上安州裴长史书
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,地不语而百物生。白人焉,非天地也,安得不言而知乎?敢剖心析肝,论举身之事,便当谈笔,以明其心。而粗陈其大纲,一快愤懑,惟君侯察焉。
【译文】
我是李白,虽然我不是天地之间的存在,但我相信您一定能够理解我的心意。我想借此书信,向您表达我对于世事的看法和对于自己的追求。
我认为,人生在世,应该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,不被世俗的束缚所限制。我希望能够以自己的方式,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真实。我相信,只有这样,才能够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在我的诗歌中,我常常表达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。我希望能够像飞鸟一样,自由地翱翔于天空之间,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和真实。我相信,只有这样,才能够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比较后面,我想向您表达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。您是一位杰出的长史,为国度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我希望能够向您学习,不断地提高自己,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。
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
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一文应当作于天宝十二载,即公元753年,其中除了通过申述自己轻财好施、存交重义、养高忘机以及富有才情种种品行,向时为安州长史的裴宽辩解自己遭受诽谤谗言,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,更多的是投诗干谒,希望裴长史能够重视自己,任用自己。
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
1 可以查阅历史资料或者相关书籍。2 这本书是裴度撰写的,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经典著作,内容涵盖了中国地理、历史、政府和社会等多个方面。3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,了解中国古代的地理形势和政治经济情况,以及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背景信息。
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
原文
上安州裴长史书
李白 〔唐代〕
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,地不语而百物生。白人焉,非天地也,安得不言而知乎?敢剖心析肝,论举身之事,便当谈笔,以明其心。而粗陈其大纲,一快愤懑,惟君侯察焉。
白本家金陵,世为右姓。遭沮渠蒙逊难,奔流咸秦,因官寓家。少长江汉,五岁诵六甲,十岁观百家。轩辕以来,颇得闻矣。常横经籍书,制作不倦,迄于今三十春矣。以为士生则桑弧蓬矢,射乎四方,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。乃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。南穷苍梧,东涉溟海。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,云楚有七泽,遂来观焉。而许相公家见招,妻以孙女,便憩于此,至移三霜焉。
曩昔东游维扬,不逾一年,散金三十馀万,有落魄公子,悉皆济之。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。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,指南死于洞庭之上,白禫服恸哭,若丧天伦。炎月伏尸,泣尽而继之以血。行路间者,悉皆伤心。猛虎前临,坚守不动。遂权殡于湖侧,便之金陵。数年来观,筋骨尚在。白雪泣持刃,躬申洗削。裹骨徒步,负之而趋。寝兴携持,无辍身手。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。故乡路遥,魂魄无主,礼以迁窆,式昭明情。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。
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,白巢居数年,不迹城市。养奇禽千计。呼皆就掌取食,了无惊猜。广汉太守闻而异之,诣庐亲睹,因举二以有道,并不起。此白养高忘机,不屈之迹也。
又前礼部尚书苏公出为益州长史,白于路中投刺,待以布衣之礼。因谓群寮曰:“此子天才英丽,下笔不休,虽风力未成,且见专车之骨。若广之以学,可以如比肩也”。四海明识,具知此谈。前此郡督马公,朝野豪彦;一见礼,许为奇才。因谓长史李京之曰:“诸人之文,犹山无烟霞,春无草树。李白之文,清雄奔放,名章俊语,络绎间起,光明洞澈,句句动人”。此则故交元丹,亲接斯议。若苏、马二公愚人也,复何足尽陈?倘贤贤也,白有可尚。
夫唐虞之际,于斯为盛,有妇人焉,九人而已。是知才难不可多得。白,野人也,颇工于文,惟君侯顾之,无按剑也。伏惟君侯,贵而且贤,鹰扬虎视,齿若编贝,肤如凝脂,昭昭乎若玉山上行,朗然映人也。而高义重诺,名飞天京,四方诸侯,闻风暗许。倚剑慷慨,气干虹霓。月费千金,日宴群客。出跃骏马,入罗红颜。所在之处,宾朋成市。故时节歌曰:“宾朋何喧喧!日夜裴公门。愿得裴公之一言,不须驱马将华轩”。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壤之间,岂不由重诺好贤,谦以得也?而晚节改操,栖情翰林,天才超然,度越作者。屈佐国,时惟清哉。棱威雄雄,下慑群物。
白窃慕高义,已经十年。云山间之,造谒无路。今也运会,得趋未尘,承颜接辞,八九度矣。常欲一雪心迹,崎岖未便。何图谤詈忽生,众口攒毁,将欲投杼下客,震于严威。然自明无辜,何忧悔吝!孔子曰:“畏天命,畏大人,畏圣人之言”。过此三者,鬼神不害。若使事得其实,罪当其身,则将浴兰沐芳,自屏于烹鲜之地,惟君侯死生。不然,投山窜海,转死沟壑。岂能明目张胆,托书自陈耶!昔王东海问犯夜者曰:“何所从来?”答曰:“从师受学,不觉日晚”。王曰:“吾岂可鞭挞宁越以立威名?”想君侯通人,必不尔也。
愿君侯惠以大遇,洞天心颜,终乎前恩,再辱英眄。白必能使精诚动天,长虹贯日,直度易水,不以为寒。若赫然作威,加以大怒,不许门下,遂之长途,白既膝行于前,再拜而去,西入秦海,一观国风,永辞君侯,黄鹄举矣。何王公大人之门,不可以弹长剑乎?
译文
我听人讲过,苍天闭口不言,却使四季不断运行;大地默默不语,却让万物蓬勃生长。我是普通人,不是天地,怎么能不通过语言表达就让人了解我呢?我就冒昧地向你说出心里活,申述自己立身处事的观点,相当言笑谈心,而粗略地说一大概,以一泄心中的烦闷为快,希望长史明察。
我本家住于金陵,属地位较高的世家。外敌侵扰遭难,流落秦地,先辈因官场矛盾而住家中。我少年时代在蜀中生活,五岁背诵甲子,十岁就读诸子文章。古来史事,了解很多。枕边经常放着书籍,不知疲倦地写作诗文,至今已有三十多年。我认为一个有志男儿,要用桑弧蓬矢之类的精良弓箭,敢射天地四方。应该知道,大丈夫必有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宏伟志向。于是持剑而去,离别故土,辞别亲人,远游他乡。足迹所到之处,南至湖南宁远,东至海滨。遇到同乡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中谈及七泽、云梦之事,故来楚游览。到此以后,被原宰相许圉师招为孙女婿,便就此安家,一住就是三年光景。
以往旅游扬州,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为全力接济潦倒失意的读书人,耗去资金三十余万。这就是我慷慨解囊,乐于助人的具体表现。 当年曾与四川朋友吴指南同游于楚,指南不幸死于洞庭湖上,我身穿素白丧服痛哭流涕,如同失去亲骨肉兄弟。正值炎热的夏天,伏尸哀哭欲绝,路人听到,都感到十分伤心。为保护指南的尸体,猛虎前来,仍坚守不惧。我将指南暂葬于湖侧,才到金陵游历。数年之后来看,指南筋骨还在,我拭泪持刀,怀着诚敬之情,亲自洗削尸骨,然后包裹好了,背着徒步快走,白天赶路,晚上睡觉,都不离身。靠借账将指南礼葬于武昌城东。故乡路远,指南无亲,我只好以礼迁葬,以显示朋友间的深情。这是我重义交友的又一实例。
游历结友未打开出路,我就和东严子隐居于岷山之南,过着极为简朴的山野生活,连续几年都没有涉足城市。在岷山饲养了数以千计的奇禽珍鸟,一呼而来,在手掌上啄食,一点也不惊诧。广汉太守听到此事就觉奇异,曾亲自到家拜访,并推荐两人参加有道科的考试,但都谢绝不去。这就表现出我不屈于权贵的高贵品德。
前礼部尚书苏颋为益州长史,我曾于路中投名片拜见,苏以礼相待,十分赏识我的文学天才,对他的属官称赞道:“这位书生,才华杰出,纵笔挥洒。虽然风骨未能定型,但文章气象宏大。若再深造,可与司马相如取得同等成就。”天下具有卓识远见的人,都知道这一评价。 此郡前任都督马正会,是朝廷和地方上的英豪,初次相见,就以礼相待,赞许我是奇异的人才。因此对裴长史之前任李京之说:“他人之文就像山无烟霞,春无草树,淡然寡味。李白的文章,清新雄奇,气势奔放,名篇佳句,接连不断。通篇明晰、畅达,句句动人。”这是我的老朋友元丹丘亲自听到的评论。 假如苏、马两人是愚人,又有什么必要向您陈述呢?倘若是推敬贤人的人,我就有可崇尚之处。
贤才在尧舜时代与周朝初期较好盛。就在那时,十人之中,尚有一位妇人,此外只有九个贤人而已,由此可知人才难得。我是一个村野布衣,但很有文学才华,希您看重,不要轻意呵叱。您是贵而且贤,威武雄壮。齿如编排整齐的贝壳,皮肤洁白健美,容貌出众,光彩照人。而且,高义重诺的美名传遍京都。各地方长官传闻无不私下赞许。仗剑慷慨行事,气冲霄汉。每月不惜耗资千金,天天宴请众多宾客。出外骑着骏马,归家美女环列。所在之处,宾客众多,喧闹如市。因此,当时人们歌颂道:“宾客多热闹,日夜裴公门。愿得裴公一句话,不须驱马当乘车。”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名声如此之大,难道不是由于重诺好贤和谦虚得来的吗?而到暮年改变操守,倾心文翰,天才高远,超越一般作者。您屈居安州都督的辅佐,但政事清明。威风凛凛,为人所畏服。
我私下羡慕长史崇高的节义,已有十年之久,只因为山水阻隔,无从登门拜会。如今幸得良机,得以跟随趋走,会面接谈,已有八九次之多。经常想表白心中所想之事,但因遇到阻碍未能如愿。岂料诽谤之言忽然传开,众人交口毁谤。但恐诬陷不实之词也使您相信,感到震恐,因而逐客。然而自知无罪,为何忧虑耻辱和悔恨。孔子说过:“敬畏天所赋的正理,敬畏有德位的大人,敬畏圣人所说的话。”除此三者,鬼神也不可怕。假使所言属实,罪有应得,则将芳草沐浴,自己真愿退居受刑之地。死生由您处置。若非如此,则逃窜山林海边,辗转死于沟壑之中,怎敢明目张胆地上书,陈述已见呢!昔日王东海问过了宵禁时间的人:“从哪里来?”答道:“向老师求教,不知不觉时间已晚:”王说:“我难道可以鞭挞宁越以树立自己的威风!”想来您是博古通今之人,必不如此的。
愿您待我以极大的礼遇,宽大为怀,在以前对我厚爱的基础上,再次对我器重。一颗真诚之心能使苍天感动,长虹穿日而过。可效荆轲,直接渡过易水,心中不觉寒冷。假若您不谅解,赫然大怒,不准进门,把我驱逐到遥远的地方去,我将膝行门前,再拜而离去,往西到长安,一览朝廷景象,和您永别,黄鹄高飞。你不能纳贤,为什么别的王公大人之门,我不可以转投呢?
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
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即《上安州裴度长史书》,是南朝梁代皇帝元徽宗时期南陵人裴度所著的一部史书。这部书已经失传,只留下了一些残卷和摘录。因此,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一些残篇,而无法看到完整的原文。
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
安州裴长史书原文(旧音):
“孤城落日鬼物哭,何人之子?困兽犹斗;余尝忧虑,日及心腹。此时常叹久安理政,与今遽改民风;嗟来之命又奈若何,天地良心,人神共愧。”
安州裴长史书原文(新音):
“孤城落日鬼物哭,何人之子?困兽犹斗;余尝忧虑,日及心腹。此时常叹久安理政,与今遽改民风;叹来之命又奈若何,天地良心,人神共愧。”
上安州裴长史书原文
安州裴长史书的原文是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”。这句话表达了天地的坚强和厚重,以及君子应该具备自我奋斗和修养才能承载更多的责任和贡献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ongyuan456.com/shzs/17461289222693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