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姓和温姓的由来

安姓和温姓的由来

中国历史很长,在这上下五千年里,除了我们,周围有不少国度和民族都曾和我们有过交流和往来。甚至,还有不少人定居在中国,在这块广阔而神奇的土地上落地生根,繁衍后代。

很神奇,你知道吗?大部分姓安和姓温的山东德州人,可能不是汉族,而是菲律宾国王的后代,身上流着外国国王的血,祖上有着一段神奇的经历。

如果你曾去过山东德州的北营村,或许就曾听说过这一段关于安姓和温姓的过往。

关于他们的故事,从这里开始。

明朝永乐帝年间,明王朝国盛民昌,实力强大,郑和的多次下西洋,不仅仅是文化交流的碰撞,还震慑了不少小国。

在这个一个背景下,1417年,苏禄国的东王、西王和峒王带着亲属和大臣340多人,漂洋过海,来到大明,踏上踏上中华土地。

这个叫苏禄的小国,位于如今菲律宾南部苏禄岛一带。

对于苏禄三王的到来,大明国君朱棣给了他们极高的礼遇,邀请他们参加宫廷宴会,带他们游览名胜,更是在他们离京之后,给了他们很多礼物,让他们带回去。

从那时起,苏禄国和大明就有了来往,苏禄国更是被中原文化深深影响。

然而,就在苏禄三王沿京杭大运河途经山东之时,东王巴都葛叭哈剌突然染上急症,日子之内病情急剧恶化,并在德州河段去世。

朱棣得知东王在德州去世的消息之后,不胜哀伤,让礼部的官员带着祭文前往德州,并在德州择地以王礼安葬东王。

而如今德州的北营村,就是当年安葬东王的地方,至今都还保留着墓地和墓碑等。

东王的去世,并没有让苏禄国和大明的关系变差。

相反,东王的后人想留在大明,想留在德州为东王守墓。

于是,朱棣就特许东王王妃葛木宁,其子安都鲁、温哈喇及随从十人留在大明为东王守墓。

我们是包容的民族,当时朝廷还考虑到他们的信仰问题,特地从外地迁入夏、马、陈三户回民用来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。

从那时候开始,苏禄国东王的后裔就在中国定居,并与这三户回民通婚,彻底将中国当做是他们的家,吃滴融入中华文明。

到了清朝雍正年间,苏禄国东王的后裔正式编户入籍,并化作“安”、“温”二姓。

因此,如今德州不少姓温和姓安的人,可能不是汉族,而是当年苏禄国东王的后裔,是菲律宾的后裔。

安姓和温姓的由来

东王留下守卫陵墓的两个儿子分别叫温哈喇和安都鲁,他们从此就在山东德州定居了下来,在这里娶妻生子,世世代代守卫中父亲的陵墓。等到温哈喇和安都鲁去世后,他们的后代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社会,只是一直没有正式的姓氏,为此他们就各自以自己祖先名字中的“温”和“安”为姓氏,以符合中国的风土人情习惯。

安姓和温姓的由来

温姓以地名为姓。温是地名,即今河南省温县。温县夏代立温国,商代设温邑,春秋以后设温县,具有4000余年的历史。温名由来是因该地有温泉得名,夏代帝相年间昆吾氏之子封于此,因有温泉建温国。

安姓出自华夏族原有姓氏。秦朝时有安期生,亦称安期,人称千岁翁,安丘先生。师从河上公,黄老道家哲学传人,方仙道的创始人。是秦汉期间燕、齐方士活动的代表人物。

源于昭武九姓,出自唐朝时期中西亚的昭武九国,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。唐朝时期有外邦昭武九姓,以原国名安国为氏留居中原,后省文简化为安氏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ongyuan456.com/shzs/17359240682477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