鲜味剂核苷酸的呈味原理

鲜味剂核苷酸的呈味原理

核苷酸类调味料

nucleotide-based flavoring

以5′-肌苷酸(5′-Inosine Monophosphate,简称IMP)、5′-鸟苷酸(5′-Guanosine Monophosphate,简称GMP)为主的一类能增进食品鲜味的化合物。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,由嘌呤碱或嘧啶碱、核糖或脱氧核糖和磷酸所组成。通过研究核苷酸的鲜味与其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,人们发现,具有鲜味(即呈味)的核苷酸必须具备如下条件:是嘌呤碱类核苷酸;嘌呤环6位碳上含有羟基(— OH);核糖5′-位被磷酸化。因此,能够呈现鲜味的核苷酸并不限于5′-肌苷酸、5′-鸟苷酸,但以这两种核苷酸呈味能力较好强。工业产品为白色结晶或白色结晶状粉末。

在自然界,5′-肌苷酸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,特别是肉类和鱼类中;5′-鸟苷酸主要存在于蔬菜中,尤其是存在于以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类之中,在肉类中的含量甚微。

1913年日本小玉新太郎发现干松鱼的鲜味是因含有5′-肌苷酸而引起。1960年日本又发现5′-鸟苷酸的呈味效果,继而发现呈味核苷酸与谷氨酸钠(味精)并用时,对谷氨酸钠具有强烈的助鲜效果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ongyuan456.com/shzs/169263268370242.html